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普通读者/有鱼有水的知足(下)\米 哈

2025-08-11 05:02: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上回提到布拉克的《瓶与鱼》,我又想到它的创作背景。当时,布拉克与毕加索一起发明了“立体主义”,但在战争爆发后中断了创作,而他甚至一度失明。伤癒之后,他重拾画笔,再次面对画布时,已是另一种安静坚定的姿态。

  《瓶与鱼》(一九一○到一九一二)画于失明之前,那是布拉克强调视觉冲击的时期,但在短暂失明之后,他继续画了其他版本的《瓶与鱼》,却更关注物体的内在空间与结构,就像一位失去听觉的人学会去感受气流的震动,而这一个曾经失去光明的人学会了看见事物的内在。

  或许,《瓶与鱼》所传递的不是一种形式上的立体突破,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也就是这样安静地去拆解与重组我们的日常,在断裂中找回连结,在破碎中找到温柔。

  平日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静物,似乎都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当我们仔细凝视,甚至用布拉克式的方式去构想它们的形与面,它们便能够从背景中浮现,成为值得欣赏的存在。

  这也让我想到,那间斯普利特的鱼贩舖,有一位年长妇人,她熟练地处理一条海鱼,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她也许从未听过布拉克,但她的每一个动作,却都让人想起立体主义的精神:不是将世界简化为平面,而是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碎片,重新拼接成有层次的整体。

  当我们懂得自足的视角,不用碰上豪华盛宴,不用换上深情凝视,也能够静静地看着一尾鱼、一个瓶,然后意识到:自己还在过日子,还能用心生活。

  布拉克的画作,让我们重新学会凝视,重新学会欣赏生活的温度。当生活碎裂时,不一定要试图将它拼回原样。我们可以像布拉克那样,将破碎拼成新的构图,把不安与混乱变成一种可以细细品味的日常秩序,而我在什么时候最能够体会这一种立体主义式的生活态度呢?那就是我在分割、解构、享用我的海鲜大餐的时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