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K城故事》\轻 羽

2025-08-11 05:02: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二○○二年,我曾观赏潘惠森为“演戏家族”剧团编写的现代音乐剧《K城》。剧中的K城被一条大马路分隔为上K及下K,两个区域的居民互相对立,争持不休。一位名为Forget-me-not的少女,为了寻找于K城遗失的手提电话,游走及周旋于K城各阶层人等。该演出以音乐剧形式包装寓言故事,让观众沉醉于迷幻和想像的空间。当时潘惠森编写该剧本之余,另亦创作了文章《K城以外二三事》成为配套。近期香港话剧团演出的《K城故事》,就是由外籍导演及话剧团驻团演员联手根据该文章编作而成。

  西九文化区自由空间大盒没有搭建舞台,宽阔的演区看来更适合《K城故事》描绘的游移和跨越。主人翁Forget-me-not由三位女演员分别饰演,其中两位拿着米高峰担任叙述者,另一位较年轻的演员以少女形象开展历程。演出并不以叙事构成。Forget-me-not先述说自身与父母的关系:父母竟记不起女儿的名字,隐喻着现代家庭的疏离和冷漠。面对着城市充斥的手提电话,Forget-me-not可说是既爱又恨。它能为人们拉近关系,同时亦令人们更加疏远。

  演出营造不少视觉效果,借此展现Forget-me-not寻找K城的经历和旅程。外籍导演崔维斯.普斯顿及美学师基斯杜化.巴勒卡塑造了九个大型流动的楼宇形状硬件,活像大木偶般在演区移动,既像不断变化的城市模样,亦成为录像投影的背景。除了三位演绎Forget-me-not的女演员,话剧团其他演员充当群众,以形体动作展现时间流逝和沿途风光。

  有别话剧团以往常见的表演剧目,《K城故事》没有强烈的故事框架,也没有引人追看的情节。然而,两位叙述者以话语描述的寻找历程,例如鸡蛋花树的姿采,以及K城的名称寓意,仍能引领观众透过自身想像而与演出连系。整体演出全长一个多小时,当中仍能作出合适节奏。观众仿佛一同踏上陌生之旅,感受一次异域风情。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