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神州大地,若论火锅中最有个性的那一位,当属贵州的豆米火锅。跟它所在的西南板块异曲同工,都是“特立独行”。没有红油的张扬,也不靠菌汤攒味,单凭一把红芸豆,就能在沸腾江湖中站稳脚跟。看似朴实无华,却实实在在用“一身反骨”惊艳了四方。
贵州跟川渝大地上的人一样,酷爱火锅。但他们对火锅有自己的见解,从本地“三驾马车”──红酸锅、豆米锅、豆豉锅中便能窥得一二。而这其中的豆米锅,又是相比之下最清淡、也最有个性的。豆米是人们对芸豆的昵称,当红芸豆被熬煮得酥烂如泥,汤底浓稠似羹,再加上黔地独步天下的灵魂酸汤,便是勾魂摄魄之时了。
豆米锅不难做,只是耗时。芸豆初入锅时必然粒粒分明,筋骨硬朗,等到文火慢炖到外壳融化,豆沙析出,才是大功告成。这一锅精华,没一样是人工粉饰。本来就由猪骨汤吊好,还有豆子毕生绝学,及香料们的慷慨付出,自然是润滑细腻,明媚生动。更精妙的是,浓稠汤羹跟酸香间的平衡无与伦比。这时加入什么配菜去涮,都能“天人合一”,刚柔并济。最经典的蹄花务必要试,咬一口Q弹软糯,被酸汤包裹之后温润缠绵,滋味妙不可言。更不用说同为“淀粉世家”的土豆,和“吸汤神器”豆腐,好像每处孔洞中都蓄满了力,誓要让你舌尖投降。别忘了还有“蘸水”,作为豆米的黄金搭档,以煳辣椒面为基底,加上花椒、酱油、蒜泥、葱花香菜等,最后浇一勺滚烫的豆米浓汤化开,无论荤素,只需在里面优雅一滚,立时被赋予了千般滋味、万种风情。
初次吃豆米锅的人,总会惊讶于它“淡妆浓抹总相宜”。样貌稠密到不行,吃进嘴里才知道,有山野清风穿堂过,显得人间无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