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湾区听雨/运动主题打卡点\黎 园

2025-08-14 05:02: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清晨的深圳地铁岗厦北站,换乘的人潮中突然跃入一抹亮橙色─一面由三百个彩色运动剪影组成的艺术墙正在发光,跑步、游泳、击剑的动态线条与“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标语交织,通勤族的脚步不自觉慢了下来。本月初,深圳地铁十个站点化身“十五运”主题打卡点,用运动美学与城市记忆编织出一场流动的全民盛会序曲。

  从福田站的“时光跑道”到后海站的“波浪连廊”,每个打卡点都是一次对城市气质的解构与重塑。在岗厦北站的“青春能量站”,玻璃幕墙被改造成巨型LED屏幕,实时播放市民运动瞬间:科技园程序员下班后的夜跑轨迹、广场舞阿姨的动感舞步、小学生的跳绳挑战……这些平凡身影与专业运动员的赛事画面交替闪现,诠释着“全民全运”的深意。另一打卡站的“立体运动迷宫”更成了欢乐源泉,换乘通道的天花板垂下数百个彩色羽毛球拍,地面则用荧光涂料绘制出跳房子格子,穿校服的孩子蹦跳着踩过“篮球场”“泳池”图案,上班族也忍不住踮脚避开“跨栏”障碍,有市民笑称:“以前赶地铁像打仗,现在像参加趣味运动会。”

  周末的地铁站打卡点,“运动盲盒”自动贩卖机前排起长队,投入一元即可随机获得印有运动格言的地铁纪念票;“声音体育馆”成了网红打卡地,对着麦克风喊出“加油”,穹顶的灯光便会随着声浪变幻出奥运五环色彩。有年轻人带着父母来体验:“平时爸妈总说看不懂体育比赛,现在他们会指着‘太极拳光影装置’说,这个我们可比年轻人擅长!”更妙的是打卡点带来的“蝴蝶效应”:有些通勤族开始提前半小时出门,只为在“健康步数挑战”装置上刷出当日排名;学生们在“运动知识问答屏”前比拼全运常识;甚至有企业把团建活动搬到了地铁通道,用打卡点作为定向越野的坐标。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