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西北角的建福宫花园,曾是乾隆帝亲手规划的私人静修之所。自一七四二年建成后,默默见证了两百年的宫廷变迁,后来却在一场神秘大火中化为废墟。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故宫博物院携手启动了建福宫花园的重建工程。几位兴建花园项目的参与者在香港讲述了建福宫花园的历史与重建历程。
这项重建工程历时五年,严格遵循传统工艺进行修复,石作精雕细琢,木构严丝合缝,彩画颜料按古法调制。彩画的复原中仅龙的黄色就研发出三种色调,共运用了十六种颜色。基金会代表丘筱铭女士说,基金会继续修复临近的中正殿,这座同样毁于大火的清代宫廷中用于藏传佛教修行的圣地,两处建筑的重生,使紫禁城的建筑布局更趋完整。
纪录这一历程的繁体版《建福宫:在紫禁城重建一座花园》一书在香港出版,作者潘鬘虽非建筑专家,却以独特视角让专业内容变得可亲。她不仅梳理了花园的历史脉络与重建历程,更纪录了工程背后的众多人物,从基金会的陈启宗、丘筱铭,到故宫的各位专家,再到木工、彩画等各工种老师傅。书中直接引用匠人的话:“这活儿,得对得起祖宗。”这些真实个体的故事,让冰冷的建筑有了温度。
陈启宗说,重建的建福宫花园,不仅是皇家园林的再现,更是一群人用专业与执著写就的守护故事,呼吁大家珍惜并传承这一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