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舞台上的饮食人生\轻 羽

2025-08-18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戏剧反映人生,饮食就是其中一个常见的题材。但是舞台之上,如何能以饮食作为内容,并能作出合适展现?这就是艺术家及创作人的心思。

  编剧家何冀平便曾在《大公报》副刊撰文,讲述她编写话剧《天下第一楼》的心得。该剧以饭馆为处境,当中的主事者、食客为角色,述说了一个时代变革的故事。剧中的“福聚德”以烤鸭驰名,不论是内地或香港的导演,排演该剧都有火炉、烤鸭等道具。不过,触动观众情绪的,不仅是舞台上的饮食场面,更是其中一个主要角色常贵为客人读出菜谱的情节。常贵一口气将福聚德当天的名菜如数家珍唸出来,既像朗诵但又不像朗诵,他真切而抑扬顿挫的说白,不单让观众清楚听到台词,更能引起观众的食欲。难怪何冀平撰文说:“谁演常贵谁获奖!”

  香港剧作家潘惠森的作品,即使不以饮食作为主题,但不时巧妙地将食物或烹饪场面放进剧情之内,好让观众作出联想。例如《螳螂捕蝉》,剧中只有两个角色,二人都是杀手,但是角色充满文艺气息。其中一个较老练的杀手有一段吃橙的独白,他一面剥橙皮一面说台词,故意让橙汁溅到自己的眼睛,就像说到伤心处在流眼泪。潘惠森另一出剧作《都是龙袍惹的祸》,讲述清朝年间太监安德海专权的故事。剧中的山东巡抚丁宝桢为了对付安德海及慈禧太后而花尽心思,其中一个戏剧场面,丁宝桢在舞台上即场烹饪“宫保鸡丁”,菜肴的香味散布剧场,惹来观众遐想。

  西方舞台的经典现代剧《小城风光》,述说着平凡人的日常生活。剧中的角色閒话家常,或在舞台上共享饮食、谈生论死。剧作者指明演员都以默剧形式表演,不论是饮茶或吃饭,以至女角们在花园摘豆角,演员手中都没有真实道具。剧作家一方面想以虚拟状态展现人生,另一方面亦让演员可以更佳发挥演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