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翠湖懒游记\胡一峰

2025-08-25 05:02:1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这些年,我越来越喜欢像当地人那样旅游,到一地就像当地人那样休闲。这样的旅游,或可称为懒游。八月中旬到云南休假的头一天,去了昆明的翠湖公园懒游。这是昆明的老牌景点,位于螺峰山下,五华山西麓,原为滇池的一部分,后因水位下降而成为湖。翠湖的名字大约民国时期才定为“官称”,更早有个叫法是“菜海子”。“海子”让人想起北京的“前海”“后海”“什刹海”,由“海子”这个词推想,在翠湖这个地方,除了湖心亭、观鱼楼等清代老建筑,或许还藏着待人考索的蒙元史。

  公园草木繁盛,曲径通幽,园中有园。两条十字交叉的柳堤和杭州那著名的苏堤、白堤一样,以人为名。纵贯南北的“阮堤”,是一八三四年云贵总督阮元拨款所筑;直通东西的叫“唐堤”,乃一九一九年滇川黔三省建国联军总司令唐继尧拨款所修。

  此时,堤上绿荫似盖,湖里遍植荷花,可惜大都开败了,只剩了单调的绿。不过,盘踞在湖中的水鸟、麻鸭、白鹅不以为意,欢快而认真地游水觅食,活泼的幼鸟勇敢地站在荷叶上,跺着细脚,四下张望。驻足湖边的人同样不以为意。一个或一群,跳广场舞的、打太极拳的、练八段锦的,端着镜头“打鸟”、拍鱼的;还有遛孩子的,结伴或不结伴,都专心致志地做着自己的事。至于荷花么,今年的他们想来已赏玩过了,明年的还将按时盛开,供他们继续赏玩。这,便是属于当地人的确定性,所有的景致,一如出门上班必走的那条路,下班回家必见的那些人。

  我沿着堤慢慢逛了一会儿,看景也看人,愈发觉得翠湖虽是个景点,却不是专为游客准备的,它更是当地人生活的内容。我的游园之旅结束于公园西门。出门等候网约车时回头閒望,见到西门两旁的楹联,清爽朴实,甚得我心。辞曰:十里春风青豆角,一湾秋水白茭牙。(滇行六记之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