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栏评述香港儿童交响乐团首次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厅演出。七十年前的本月,另一更具历史意义的首演同样在交响乐发源地的欧洲奏起,值得回忆。
一九五五年八月,一个庞大的中国青年艺术团浩浩荡荡前往波兰华沙,参加“第五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该两年一度的活动是冷战时期的重要演出平台,尤其是当时被欧美阵营孤立的中国,要通过文艺演出展示新中国的成就。
跟之前几届不同的是,华沙舞台首次出现由中国乐师组成的管弦乐团,演奏既包括中国作曲家原创管弦作品,也有西方正统古典管弦作品。那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交流史的首次,意义非凡。
据一份笔者从老中央乐团成员获得的节目单,三十一页中英对照的节目表包括民间舞蹈、合唱、民乐合奏、独唱及独奏,以及管弦乐。后者包括四首中国作品,以及三首西洋作品,全部由韩中杰指挥。
作为国家队代表,而且是历史上首次在欧洲演出,兹事体大,事前准备功夫特别充足。乐团主体由中央歌舞团管弦乐队组成,另外借调上海小提琴家韦贤彰、柳和勳,客席小号首席夏之秋等,也特别请来苏联指挥家杜勃洛夫斯基,为乐队作深入排练一个多月,出发前在北京盛装预演(附图)。
开场曲是李焕之的《秧歌舞曲》,即大家熟识的《春节序曲》,以欢快的节奏及旋律,奏起中国管弦乐在世界舞台的历史第一音。接着演奏刘铁山、茅沅合写的《瑶族舞曲》,王义平《貔貅舞曲》、马思聪《山林之歌》首乐章。至于西洋古典包括波兰《哈尔卡》序曲、韦伯《奥伯龙》序曲,以及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终章。
以此文向音乐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