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山西省太谷县,看多款梨的种植,顺道品尝太谷饼,了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太谷饼制作技艺”。交流午宴同吃特色山西菜,包括在地的“八大碗”,共有八碗菜式,荤素和菜式的组合,各家不同,例如这次吃到的,有蒸酥肉、蒸丸子、蒸黄米和鹌鹑茄子等。
鹌鹑茄子,现代制法用料和煮法各异,荤的做法会用上鹌鹑肉,素的做法没有添加肉类。“鹌鹑茄”的食谱,明代《古今医统大全》、《遵生八笺》都有记录,做法相同,只是行文用字稍有不同。两本古籍所记的,都是没有肉的素食方法,而名为“鹌鹑”,应是菜式的味道和颜色,与煎煮过的鹌鹑相似。
明代《古今医统大全》记“鹌鹑茄”的做法如下:“嫩茄切两半,以刀镂细,勿令透。沸汤煠过控乾,用盐、酱、花椒、莳萝、茴香、甘草、陈皮、杏仁、红豆细研,抹入镂缝中,晒乾蒸过。用时以沸汤蘸过,香油煠。”嫩茄开边切半,用刀“切花”,匆切断。调酱材料细研,混和抹入缝中,晒乾后蒸过再收藏。煮时用热水浸开,再用油炸。
明代《救荒本草》有提到“丁香茄儿”,又叫作“天茄儿”,文中提到“花状如牵牛花样,结小茄如丁香样。”花瓣外围粉紫色,愈向内紫色愈加深,结果的茄子较小,外形像丁香,因而得名。《救荒本草》提到“丁香茄儿”的吃法:“采茄儿煠食,或醃作菜食。嫩叶亦可煠熟,油盐调食。”茄子水煮或醃渍,嫩叶煮熟调味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