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一点的尖沙咀,从正散场的影院大厅出来,人潮挤在从商场高层电影院一路向下的扶手电梯,困意正不断上湧,望着窗外,高耸入云的高尚住宅与地下的各式综合大厦,形成一幅略带诡秘色调的梦核场景。这种“梦核”感的来源,就是尖沙咀的“混搭”。
“梦核”,大约是与梦境、白日梦或噩梦相关,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与怪诞感。中式梦核的代表画面,是蓝色玻璃的大楼,陈旧的家属楼,而日式的梦核,则表现为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city pop”画风,在我看来,港式的梦核,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尖沙咀。
尖沙咀是香港的代表地区之一,与之前本栏写过的中环的精英、荃湾的市井都不一样,尖沙咀给人一种浓烈的“港式混合感”,这种感觉就如同港式的沙爹牛肉,各式香气融在一炉,却莫名的产生一种美感。
白天来到尖沙咀,这种混合感还没有那么浓烈,或许是被游客带来的人潮冲淡,又或者是被琳琅满目的店舖装点。到了晚上,已经入睡的九龙公园与清真寺,重庆大厦通明的灯火中映照出的南亚裔居民脸庞,混合着住宅、宾馆、餐厅的美丽都大厦零星点亮的灯火,维港畔崭新耸立的写字楼与对岸彻夜不眠的中环CBD,都只在向远方望去的同一幅画面之中。各个阶层、各个族裔都溶在这方寸之间。夜幕如同CCD相机,给这方画面叠上了一层模糊的滤镜。
无需进入梦乡,只需在午夜来到尖沙咀,望向窗外,一幅港式“梦核”的画卷就会出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