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别再让“投诉鲁迅”上热搜\蓬 山

2025-08-28 05:02: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前几天,鲁迅又上了内地互联网热搜榜。有人投诉鲁迅纪念馆的“鲁迅抽烟”墙画,违背戒烟要求。毫不出奇,这遭到了众口一词的口诛笔伐,驳斥这种“玻璃心”,可见大众的三观还是很正的。

  我问十一岁的小侄女,怎么看待此事,她不屑一顾地说:“吃饱了撑的!”小学生都能明辨是非的问题,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可基于常识作出理性判断。大概一万个人当中,九千九百九十九位都不会有任何意见(甚至比例更高)。换言之,这件事并无必要如此大动干戈,兴师动众,浪费海量资源。

  问题就在于:这种奇葩观点,为什么会上升到公共议题?这些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勃兴,常常看到这样一种传播套路:个别网民,提出了一个极其小众、违背常识的奇葩观点论调,往往是极端偏激,被网络平台有意放大,导入舆论场,然后引发海量热议,于是流量滚滚。

  这其中,一些在议题设置方面拥有很强话语权的媒体,也在“流量至上”的裹挟下进场,让原本无甚必要讨论的奇葩观点,登堂入室,进入公共领域,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这是值得深思警醒的。

  若是确实存在争议或容易误导的问题,那么讨论一番,尚有意义。但诸如“鲁迅抽烟”这种事,大众本无分歧,却仅仅因为极个别的质疑,炒得热火朝天,这就是流量包装下的伪命题。反正有名人做噱头,无需成本,又有流量,何乐而不为?煞有介事地占用公共资源连番炒作,这何尝不是对鲁迅的一种消费?

  一样米养百样人。千奇百怪的观点永远有。有人投诉《水浒传》太过暴力,有人投诉《三国演义》宣扬迷信,有人投诉李白酗酒,有人投诉孔子歧视女性……这样的“新闻”永远都做不完。还是省省吧。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