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系科评估培训\叶 歌

2025-08-29 05:02: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开学前参加了大学组织的系科评估工作坊。各系理论上每十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程序包括收集资料,撰写报告,校外专家来访,对校外报告作出反馈等。以往没有统一训练,系科各自为政。新模式更规范,支持更多,不过可能要求更高,培训前不免心中忐忑。

  三天工作坊的确紧张、充实,不过没有我想像的艰难。组织者深谙教授心理,每次解决一个问题,既有理论阐释,也有实践操作,最后还有成果分享,让人觉得学到了东西。而且,每天四小时的工作坊中途能休息,免费提供早餐、午餐,参加者每天还能拿劳务费。

  那么学到了什么?首先,受训者要理解“评估”是为了解教学效果,反思学科设置,帮助学生学得更好,而不仅是为通过官方的资质认证。其次,本系内部先要达成共识,阐释本系究竟做什么,为什么存在,并将对集体身份的定义提炼为“宗旨宣言”。然后,据此讨论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什么可以具体衡量的标准。最后,省视学科设置是否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评估、整改都可循序渐进,不求一蹴而就。每年做出小改变就能取得大效果。

  从以上角度理解,系科评估合情合理,有利有节。但当前美国的大环境对高等教育并不友好。且不说特朗普叫嚣取消联邦政府教育部,攻击大学教学内容过于左倾,美国社会整体也对上大学究竟能学到什么,是否物有所值提出质疑。作为学院中人,要在学术自由、探索学问和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实际物质需求之间找到平衡,谈何容易。大学举办此类工作坊显然也有这些方面的考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