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少年十五二十时》\轻 羽

2025-09-01 05:02:2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九月初是新学年的开始。打从儿子幼稚园时代,每年开学首天我都会送他上学。他就读的幼稚园、小学和中学都在我们家居附近,徒步大约五分钟便可到达。由是,每年开学第一天,我都在上学途中的固定位置,为他拍摄一张“开学照”。将历年的“开学照”互相比较,在我来说十分有趣,他却不以为然。从小孩子至现在高中生,他的身形已经比我高,但心智仍是一个大孩子。

  关于青少年成长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多不胜数。儿子书架上有一本外国名著《少年维特的烦恼》,也不知他有没有认真读完。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香港的电视台亦有电视剧《少年十五二十时》。该剧的编剧甘国亮,当年是电视剧集先锋,走在时代尖端。甘国亮监制的另一出电视剧《轮流传》,当年也是话题之作,其时我看不明白,只知拍摄手法曲高和寡,有时并不是美事。

  回说《少年十五二十时》,它也是百老汇著名编剧纽.西蒙笔下其中一出剧作。香港剧坛曾有多齣粤语版本。该剧是纽.西蒙半自传式的作品,借着一个十五岁少年的自白,述说其一家七口的伦理亲情。我上一次观赏《少》的粤语演出已是二○一六年,当时的演出剧团将该剧背景改编为香港的屯门,故事的家庭受到“非典型肺炎”影响,但是主角少年乐天知命,与家庭成员一起抵抗疫情,无所畏惧。

  再说我的儿子,新学年起他便是高中学生,但也是香港教育圈俗称的“大仔”,即是在年底才是生日。根据香港的法例,十六岁以下青少年不可以独留在家。因此虽然他的个子高大,但仍然需要家人看顾。今年底生日之后,他便可以自行留家。看着一个生命从襁褓出生,到可以由家庭“自出自入”,令人惊叹生命之奇。然而,对于家长来说,十五至二十岁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需要引导,不能松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