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校园里快递驿站是内地大学最忙碌的地方。现在大学生出门,很少再随身大包小包地携带一堆行李,离家出发前,他们会把行李打包邮往学校,等人到了学校,行李包裹几乎也同时到达。若时间往前推二三十年,一个海南学生到东北黑龙江或者西北甘肃上学,沿途约三千公里,一路都需要肩背手提,火车上为防扒手还得盯着行囊不敢入睡,辗转到达学校,人简直已快累瘫。
今天,从大件的家具、家电、钢琴结他,到小件的被褥衣物、腊肉腊肠,生活中的一切物品在内地几乎皆能很方便地寄递。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二○二四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了一千七百亿件;今年前七个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已完成一千一百二十亿件,“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加速实现。
其实以前也有快递包裹,但因为速度慢且运费高,很多人舍不得把行李打包邮寄,在出门前好几天就开始小心谨慎地整理行李,然后检查一遍又一遍,生怕落下东西。每到春运和寒暑假开学的时候,大家背的行李之多如一座小山。有一位母亲身背比人还高的巨大行囊,一手拎着双肩包,一手抱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十多年前她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的画面被记者拍下,留下了那张经典的“春运母亲”新闻照片。
有一个好玩的假设,如果很早就有方便快捷的邮递业务服务,那么许多文学故事都要改写。比如,《西游记》里沙和尚不用再挑行李,取来的真经也可以直接邮寄,不过对于迦叶、阿难故意交付无字经书,师徒四人得在返回东土大唐后打开了包裹才知道;再比如,《水浒传》中梁中书可能会将生辰纲邮寄给岳父蔡京贺寿,晁盖、吴用等人不得不把“智取生辰纲”的作案地点从黄泥冈改到大名府邮局,而原著中负责押送生辰纲的杨志,身份也要从杨提辖变成一位负责收发快递的小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