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访书无获记\胡一峰

2025-09-05 05:02: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买书,是我外出旅游的必选动作。此次去云南,事先做了功课。在入住的酒店不远,便有个“西站旧书交易市场”。放下行李,赶紧前往。地方不大,一排店面,大概十来家,多数像库房,书的质量很一般,大学教材、地摊读物不少。唯一家名为“书必银书行”的,整洁亮堂,挂着一副对联:“读书不分贵贱,有信则灵;生意不分大小,有利则成”,很是晓畅明白,如是老板自撰,不失为解人。店中云南地方文史以及少数民族研究资料颇多,但我对此素无研究,大致翻翻而已,无所获。

  网上介绍昆明还有个潘家湾旧货市场,“旧货”当然包括旧书。此地据说规模甚大,媲美北京的潘家园,但生意主要在周六日,而我在云南的行程却是周一才抵达周六一早便离开,完美错过。不过,旧书业萧条的当下,潘家湾是否给人惊喜,只好留待下次了。

  接下来的几天,在联大旧址、云南讲武堂的文创书店,都没有找到可看的图书,倒是昆明老街的“东方书店”让我盘桓许久。书店创立者王嗣顺,是昆明本地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西南联大时期,许多文化人来这里看书,也买书。汪曾祺在《读廉价书》中说,“到了文明街,出脱了字典,两个人便可以吃一顿破酥包子或两碗焖鸡米线,还可以喝二两酒。”“出脱字典”的地方,或许就是这家东方书店。

  如今的书店是原址重修的,二层小楼,古香古色。和多数网红书店一样,除了书还有文创和咖啡。而店中的顾客,大多忙着凹造型拍照,无暇翻书。其实,店中书的总量虽不多,但有新书也有旧书,有中文也有外文,细细翻检,自有一番意趣。店中陈列的刘文典先生哲嗣刘平章等藏书专柜,更拉近了读者与历史的距离。昆明访书虽无斩获,却在这里走进了可触摸的历史,也算收之桑榆了。 (滇行六记之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