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最有情有义的人\刘 俊

2025-09-23 05:02:3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集中营是在二战期间大量滋生的臭名昭著的怪物,一般民众都知道纳粹德国曾经在其本土和占领区设立了近万个集中营,奥斯威辛、达豪之名可谓天下尽知,然而对于日本在侵略中国以及占领亚洲其他国家时也曾设立过集中营,人们却知之甚少。匈牙利华文作家张执任的新著《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以非虚构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一段埋没多年的抗战历史。在这本书中,他向读者详细介绍了一九四三至一九四五年,日军在中国的山东潍县(如今的潍坊)所设立的一所外侨集中营──这“是当时中国境内规模最大的一个”集中营。

  这所集中营(日军称其为“敌国人民生活所”)里关押的都是同盟国侨民,最多时曾有来自英、美、加拿大、荷兰、比利时、澳洲、新西兰、爱尔兰等二十多个同盟国的侨民两千两百五十人。他们中既有传教士、教授、商人、家庭主妇等各阶层人士,也有大量未成年儿童,两年中他们面对生活环境的恶劣、食品医药的短缺以及日军的精神折磨,却不屈不挠,坚守着“活下去!好好活下去”的信念并尽可能地保持着做人的尊严:“虽然我们外表上是囚犯,但内心里我们不是。”

  幸运的是,在艰苦而又残酷的生存环境下,这些西方侨民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有力援手。善良的中国民众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了他们:运粪工张兴泰与儿子张锡武为他们传递信息;中学校长黄乐德和儿子黄安慰帮他们筹款;康/江太太替他们联络筹集食品鞋子;少年韩祥甚至为他们传递物资献出了生命;游击队员王绍文则帮助两位集中营中的侨民狄兰和恒安石实现了“逃脱计划”,他们成功越狱后向盟国求救……正是由于有着无数“最善良的”中国人的无私帮助,才使得集中营中的众多西方侨民能够“熬”到战争结束回国与家人团聚。

  从潍县集中营中逃生出来的恒安石后来做了美国驻华大使。在他们这些当年被囚禁的侨民心目中,中国人是“最有情有义的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