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儿子幼年时为他安排很多课外活动,直到现在高中时期,学校功课繁忙,儿子亦开始要争取他的“自主权”,故此大部分课外活动都已经放弃,唯有跆拳道班仍然持续。“我们并不期望儿子参加比赛,只想他能强身健体,并且增添自信。”我曾经对儿子的跆拳道教练发出如此讯息,好让教练知道我们作为家长的想法。儿子自八岁开始参加跆拳道班,从白带至黑带初段。他从没有与人真实对战,但能乐在其中。
本年儿子如常参与每周一课跆拳道。我以为他十分享受,原来却非如此。“我以后不去跆拳道班了!”他上课回来如是说,同时眼里含着一眶眼泪,好像受了很大委屈。“不如先吃饭,然后慢慢说。”我估计当中必有隐情,着他先冷静情绪。因应新学年的学校上课时间表,我们将原本逢周五晚上的跆拳道班,改至逢周一晚的课堂。儿子说以前的课堂大约有七至八个学生一同上课,现在的周一班连他在内只有三个学生。教练因此能够分配更多时间予每个学生身上,要求便更加严格。
“教练今堂骂得我们很凶!”儿子一面吃饭一面说。“教练以前试过这样骂你吗?今堂是骂你抑或骂其他同学?”我继续向儿子探问,但我已想像到是怎么一回事。这时我脑海想起昔日香港影视界著名的班底“七小福”。上世纪八十年代已有同名电影,二○二二年的电影《七人乐队》亦有其中一折,都是关于戏班师傅于占元如何以传统手法教导徒弟。从前有谓“严师出高徒”,电影里的于师傅便是一位极严格的师傅,其徒弟都学有所成,尊师重道。那么是否所有受罚的徒弟都能成大器?这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将来你出来社会工作,可能会受老板或同事指骂,如不想被骂,可以如何?”我像老师般问儿子。“努力做好自己囉!”儿子边吃饭边说,似有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