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大川集/捐赠留言\利 贞

2025-09-24 05:02:2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最近一组清华大学的教室铭牌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爆火。清华大学的校友集体、个人或企业,在捐款一定金额之后,都可以在所捐的教室内挂上一块铭牌作为纪念,上面除了中英双语的“教室捐赠”、捐赠人姓名字样之外,还可以写上一句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有些寄语很“正常”,比如“安静的书桌、美好的心情”“读书明理立志,同学结缘共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三生修与君同窗,教化一世情谊长”等等,而让这一已经实行多年的措施最近在社交媒体上“出圈”的,则是比较“跳脱”的寄语:比如“我可以告诉你,当年我也一样郁闷吗?”又比如“去历史上留点故事,别只捐个教室。”还有“请坐,小铁!”

  查了查,捐款的金额根据教室大小的不同分几级,总体而言不像想像中那么高,依照二○一八年的标准:最小十五人的教室十万人民币即可,最大一百二十人的阶梯教室需五十五万元。以前的校友捐款数额,要么很大要么很小:大到动辄几百上千万,命名一个图书馆、一座教学楼的巨额捐款,小到每月几百一千默默无闻不求回报,这种额度适中又能“青史留名”的方式,刚好填补了空白。

  如果有机会让你为自己的大学捐一笔钱,为学弟学妹留一句言,你会写点什么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