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双节”将至,想起有一年国庆前出差,与一位同行安排在一间宿舍,那位同行相貌普通,唯有鼻子大得出奇,当晚“呼哧呼哧”鼻息如雷。上中学与大学时都在学校宿舍住,舍友里也有鼻息声大的,但从未见过如那位同行般可以声振屋瓦的鼻息声,更没见过像他那样的长鼻子。
看到一个科普视频,说健力士世界最长鼻子纪录保持者是土耳其人奥祖雷克,其鼻梁至鼻尖长达八点八厘米,于二○一○年获得认证,并保持该纪录至前年去世。但有史以来最长的鼻子据说属于十八世纪英国一名马戏团演员托马斯.维德斯,其鼻子可能有十九厘米长。
长鼻子有不少好处,既可以呼吸更多空气,过滤空气中的沙尘,天冷时还能预热冷空气保护肺部。作家冯骥才曾在文章里写,很多年前他有个邻居,身材四肢都极普通,“唯有那鼻子大得像隻梨儿挂在脸的中央”。作家经常会把事情写得夸大一些,冯骥才先生说如果坐在那位邻居身旁,你会觉得呼吸困难,“好像氧气都叫他那硕大无朋的鼻子吸走了”。
鼻子丰满高挺正好,过大就会显得“出格”。笔者小时候也有一位邻居长辈,鼻子比四邻都多出半截,大家给他取绰号“长鼻”,久之还成了他的代称。长鼻子邻居一次去相亲,有无聊的大人开玩笑,说他要是娶了媳妇,长鼻子挡着接吻都困难。
前几天乱翻书,看到一位历史学者写罗家伦在出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时,也因鼻子大曾被学生所嘲笑,其中有人作诗称:“鼻子人人有,惟君大得多。沙坪打喷嚏,柏溪雨濛濛。”当时,中央大学的柏溪分校距离重庆沙坪坝校部有二十馀里路,这边喷嚏那边雨濛濛,这样的比方也是极具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