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竹门日语/安全感\简嘉明

2025-09-25 05:02: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安全感”是抽象的主观感受,因此常常被人忽视了它的影响力,其实活得自在、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都需要“安全感”。它没形没相,却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也由于太抽象,以致每个人对安全感的定义和要求也不同。有人要财富、有人要权势、有人要被保护和照顾才觉安全;另一方面又有人认为那纯属内在的主观感觉,跟拥有多少外在的关怀和物质无关。

  不是每个人都清楚怎样才能得到个人真正需要的“安全感”,因为很少人会认真思考自己的心灵需要,只一味跟从别人的方法,以为那样就可不必担忧恐惧,例如购买房屋。许多人强调“上了车”、“有楼揸手”、“不做无壳蜗牛”,人生才有安全感,家庭也自然会安稳幸福。不过,现实却可见很多人拥有物业、有房可住、有楼收租但仍觉不安,这类人根本还没找到真正能让自己感到平安的方法,只好人云亦云,逐浪跟风。

  这星期市民因超级台风的到来而抢购食粮,明显也是盲目跟风以求“安全感”的现象。政府贴心地提前一天预告挂八号或以上的风球,呼吁市民做好防风措施以保安全。可是随即有大量市民购买囤积食材,超市、街市和面包店的货物也被抢购一空。当中或许有人觉得,家里的冰箱要塞满食物和饮品才有安全感,但那肯定不会是所有人的标准。然而人总怕“落后执输”,因此先不顾一切跟随大队,多花了钱也无妨,却没想过家里囤积用不着的粮油食材,也不代表安全感就会油然而生及无后顾之忧;相反,也不代表没去抢购物资的人定将在风暴中担惊受怕。

  拥有不等于安全。须知有人“一箪食,一瓢饮”但安贫乐道;有人常常要别人作伴,甚至被捧在掌心才觉安全;有人却只求有家可归就一无挂虑,像每天都充满阳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