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Abigail Marsh上世纪九十年代发生了车祸。为躲避突然蹿出的一条狗,她车子失控,横穿高速公路,停到对面车道。当时没有路肩,没有手机,车也发动不了。每辆来车都在最后一刻惊险避开,但她知道早晚会被撞上。此时突然有陌生人停下车子,跑过高速公路帮她开回原车道,救她一命后没留下姓名就翩然离去。Marsh从此对不计个人安危的无私行为发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对美国无偿为陌生人捐献肾脏的人群的研究,她发现大公无私者通常对别人的苦难特别敏感,比一般人更善于识别忧惧情绪。他们大脑的杏仁核(amygdala)不但在见到他人受苦时活动更明显,而且平均体积也比一般人的要大百分之八。冲进失火房子或从发生车祸的车子里救人的英雄等无私者都是出于本能行动,事先没有再三斟酌,权衡利弊。他们对亲密关系者和陌生人也一视同仁,都会提供帮助。还有,他们都很谦卑,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任何出奇之处,而是人人都能、也都会做的。的确,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者不会屈尊帮助那些他轻视的人。
一般说来,生活富裕、幸福的个人或群体比贫困、受难者更慷慨。不过,Marsh对人类总体的无私本性抱有信心,认为人人都有牺牲个人利益,做出利他行为的潜力,哪怕只是举手之劳。人类是少数能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幼崽”加以关爱照顾的动物。大灾大难可能会成为“照妖镜”,暴露人性之恶,但也能凸显人性的闪光点。最后,她指出我们不需要先提高觉悟再无私利他,帮助他人成为习惯后,大脑思维也会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