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小剂量的秋\胡一峰

2025-09-26 05:02: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进入九月之后,生活在院子里的秋虫似乎突然多了起来,夜读或写作时,它们的叫声不住地传到我耳朵里,又或许是天气凉了,入夜之后,空调关闭,窗户打开,室外的声响自然更清晰了。我不知道一千年前欧阳修听到的“秋声”里是不是包含了秋虫的鸣叫,但自从他的《秋声赋》问世,一想到秋,便涌出色之惨淡、容之清明、气之憟冽、意之萧条。三十多年前,张学友有首流行歌曲,名为《秋意浓》,悱恻缠绵,极叹离愁。

  秋最令人伤感,秋又最可赏。而小剂量的秋,最为可人。所谓小剂量,是草枝树叶将红未红,青黄参半,示人以自然之彩妆;是风雨断续,慢涂轻抹,把凉意一层一层刷在你的皮肤上;是天渐升高,云散霞聚,世界在叠加的空镜里愈加开阔;是人们摆脱了暑热的憋闷,又还不必担心冬寒的折磨,仿佛艰难的登山路上突然得着一块缓坡,紧绷的肌肉、痉挛的神经、急促的呼吸都获得了放松的机会。这些小剂量的秋,或许毫不起眼,或许转瞬即逝,来不及与人分享,却是生活给我们的一个小气口,让人有机缘窥见物候流转之奥秘,在体会天地运行的微小响动里参悟根本法则。

  小剂量的秋,因其微妙,本是挺难捕捉的。数字化生活的降临却给了我们将其定格的权力。拿出手机,拍下秋之碎景,录下秋之微声,它便永留在你手里了,再发个朋友圈,它又交付到更多人眼中了。而你的这一波操作当然也被算法忠实记下。于是,秋,无论剂量多少、模样如何,都成了以“秋”为名的数据乃至大数据,也就成了算法的好饲料。几乎在你自以为攫取了小剂量之秋的同时,各种剂量的秋便已围绕你身边了,就好像你只要接受了一个推销者的搭讪,就再也难以摆脱无数推销者的纠缠。其结果呢?借用一句歌:秋,我终于失去了你,在大数据的推送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