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十八弯/让黄金周的“黄金”成色更足\关 尔

2025-09-30 05:02: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国庆黄金周的脚步愈发临近,街头巷尾已然弥漫着假期的气息,社交媒体上也满是对假期安排的热烈讨论。有人期待奔赴远方看山河辽阔,有人计划宅家解锁小众兴趣,多样选择背后,是国人对“长假价值”的认知不断升级。回溯过往,一九九九年黄金周制度诞生之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内地经济亟需新的增长点,黄金周的出现,就被赋予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使命。第一个国庆黄金周来临,如同一场盛大的狂欢拉开帷幕。人们压抑许久的出行热情瞬间释放,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旅游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此后二十多年里,悠长假期成了生活里的固定浪漫,人们愈发习惯走出家门,或游览名山大川,或尽情逛街购物,让奔波的日常暂歇,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倍满足。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每逢黄金周,景区总是人满为患,一些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不堪重负,游客原本期待的“沉浸式体验”沦为走马观花式的“人看人”。交通拥堵也成为黄金周的“标配”,高速公路上车辆排起长龙,不少人在途中耗费大量时间,疲惫不堪。同时,面对集中爆发的消费需求,部分商家陷入“重流量、轻服务”的误区,坐地起价、强制消费等“宰客”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体验大打折扣。

  要让黄金周真正带动消费、拉动内需,就必须对症下药。在交通与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相关部门可提前预测客流,合理调配接待能力,提升游客出行与游览的顺畅度。旅游业界也需积极创新,开发出更具个性化的深度游产品,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与满意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升,只有加强市场监管,对商家的经营行为严格规范,才能让更多游客敢于消费、乐于消费。

  黄金周的“黄金”,不应只是冰冷的消费数据,更应是人们脸上的笑容、心中的满足,是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的双向奔赴。当政策有温度、服务有热度、监管有力度,黄金周便能突破当下的瓶颈,掘出更具成色的“黄金”,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也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