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时差》\刘 俊

2025-09-30 05:02:2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时差”既是指“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差”,也是指“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差别”。秋尘的长篇小说《时差》应该指的是后者,因为在小说封面上印有英文的JET  LAG──不过这也只是表面的意思,因为在这部小说中秋尘要告诉我们的,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内地刚刚改革开放之际,中美之间不但因空间距离而导致“时差”,在经济科技领域存在“时差”,就是在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程度方面,在文化的开放度和丰富性方面,也存在着“时差”。

  小说围绕着老干部唐盛昌的一家展开。长子唐子泰马上就要出国赴美留学── 一九八一年的夏天正是整个中国“出国热”温度最高的时候,随着子泰赴美,他的妻子郑红英、二弟子恒及其女朋友盛静、三弟子嵩、妹妹子华也都先后来到美国,连唐盛昌的夫人夏文燕也因为帮儿子照看孩子而有了“美国经验”。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的年代,经历这样的中美“时差”对许多人来说,既充满了新奇也毫无例外地会遭受到巨大的文化震荡。果然,到了美国之后,唐家兄弟姊妹不但人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原有的爱情婚姻也都出现了问题:子泰事业由盛转衰还发生婚变;子恒染上爱滋病;子华被初恋抛弃;甚至母亲夏文燕也在美国经历了因观念差异而导致的婆媳矛盾并在精神上饱受打击。倒是原本在国内最不被看好的子嵩却在美国大获成功:不但事业有成,而且也收获了爱情。

  秋尘的这部长篇小说深刻地揭示出:对于刚刚“睁开眼睛看世界”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却只有亲身经历了之后才会发现其“无奈”的一面。美国是有活力的却也是充满陷阱的──夏文燕就觉得“最好的两个形容美国的词就是变态和畸形”;它能带来全新的体验却也可能导致极度的不适应……对于这种“走出去”时必然会遇到的观念“时差”、文化“时差”、心理“时差”,秋尘在二十多年前就告诉我们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