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是中国的代称。比如,每逢国庆日,城市街头常见到“九州同庆,盛世华诞”的标语。
按照《尚书.禹贡》最早的划分,九州顺序依次: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其地域分布,大致上,冀州相当于今天的山西、河北和京津一带;兖州和青州在山东北部;徐州在淮海地区;扬州占据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大部;荆州以两湖为主;豫州在中原河南;梁州、雍州平分西部,梁州位于西南的四川陕南,雍州则是西北陕甘地区。可以说,面积都是十分广袤的,大部分相当于现在一省或数省之地。
经历两千多年的变迁,时至今日,九州之名,有的以不同方式得以保留,有的则消失在历史烟云之中。仍然作为行政区之名的,尚有六个。其中,地级市有三,包括江苏徐州市、扬州市和湖北荆州市。其中,荆州面积最大,超过一点四万平方公里;徐州经济规模最大,去年已接近一万亿人民币。县级市有一个,即山东的青州市。县级区有三个,分别是河北衡水市冀州区、山东济宁市兖州区、湖北荆州市荆州区。“兖州区”是现存最小的“九州”,面积只有约五百平方公里。
“荆州”的利用率最高,市、区上下两级双重配套。当然,“冀州”在某种程度上也算重复利用,除了设置冀州区,河北省也简称“冀”。河南则简称“豫”。“冀”“豫”二字,都挂载在当地车牌上,印制在各种文件、证件上,以这种方式保存了悠远的历史印记。
然而,雍州、梁州则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命运,也可说早已注定。汉武帝划分十二州刺史部时,采用了九州中的七个名称,却“改雍曰凉,革梁曰益”。其后一些王朝,雍州、梁州虽多次重置,最终却未能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