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十八弯/守得住传统,也容得下创新\关 尔

2025-10-07 05: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秋月下,一方小小的月饼,总能勾起人们对团圆的向往。这段时间各大商场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各式月饼,有的是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五仁、豆沙月饼,有的则是裹着巧克力流心、缀着水果颗粒的新式月饼,有关月饼“该固守传统还是推陈出新”的争论,也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热议话题。

  有人认为,传统月饼是刻在文化里的“根”,断不可丢。从祭月供品到阖家分享的点心,承载的思念与牵挂跨越了千年之久,是国人对“人月两团圆”最质朴的期许。豆沙月饼的绵密、莲蓉月饼的香甜、五仁月饼的脆香,这些经典口味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是中秋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

  也有人坚信,时代不断前行,传统食品也应该用崭新的模样留住更多人的目光。如今的年轻人,成长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环境里,对食品口味、颜值的需求也越发多样。于是创新月饼便应运而生,黑松露流心月饼用丝滑的内馅打破了传统甜味的单调,冰淇淋月饼以冰凉的口感适配了夏末秋初的燥热天气,甚至还有融合了地方特色的麻辣牛肉月饼、十三香小龙虾月饼,满足了不同口味偏好顾客的需求。这些创新不是对传统的否定,而是用更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让月饼重新走进年轻人的视野,让中秋的仪式感有了新的表达。

  其实,传统与创新从不是对立的两端,月饼的世界里,本就该容得下老味道的坚守,也盛得下新滋味的探索。笔者徜徉于商业街区时经常发现,老字号店舖里,老师傅仍在坚持手工揉製豆沙,熬煮时要守着砂锅搅上百次,只为留住那份绵密;隔壁的柜台摆着刚出炉的芝士肉松月饼,酥皮里裹着鹹香的惊喜,吸引着年轻顾客驻足。不同的口味凑在一起,反而让团圆的氛围愈加浓郁。

  就像中秋的月亮,既照着古人的庭院,也映着今人的窗櫺,不变的是月色,变的是赏月的心境与方式。月饼亦是如此,传统口味里可以品鉴岁月的醇厚,创新滋味中可以感受时代的鲜活。月常圆,饼常新,情常在。旧的记忆与新的欢喜交织,便是中秋最动人的模样。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