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羊头卖狗肉”,听得多,没见过。挂驴头卖马肉,却是见惯不怪了。最近,北京、广州、河北、山东、辽宁等地,都查处了餐馆用马肉冒充驴肉的问题。北京还因此发起了第一例在食品安全领域,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足见这一问题已经形成了较普遍的行业“潜规则”,监管部门通过公益诉讼的方式,以更大力度形成震慑。
在农耕、劳作、运输、骑乘等方面,驴的地位是不高的,远远不如马。反映到文学上,也是如此。无论苏轼“老去骑驴似羸鹤”、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还是袁枚“我有一驴似我愚”,驴多是“矮穷矬”的形象。杜甫“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是更直接的对照。骑驴和骑马,是不同阶层的分野。
但在美食界,驴和马的地位却是完全颠倒过来。“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火烧,成为了有名的小吃。在北方尤其是华北,驴肉馆分布极广。马肉除了新疆、内蒙古等一些牧业发达的地区,很少见诸菜单。日本恰恰相反。居酒屋里,马肉刺身是很普遍的一道菜。在门口的水牌上,常用汉字缩写为“马刺”,恰好跟NBA的那支球队撞名。
驴肉口感细嫩鲜美;而马肉口感很“柴”,纤维粗大,嚼不烂。笔者第一次在银座的一间居酒屋吃“马刺”,刘姥姥进大观园,不谙食事,腮帮子都快嚼肿了。友人提醒:直接嚥下去,或者干脆吐掉算了。而中国的驴肉火烧,酥脆的烧饼夹着软烂的驴肉,香而不腻。
不过,驴肉馆常有,而驴肉不常有。由于驴肉味美、来源稀缺,价格数倍于马肉,无良商家便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就须对“挂驴头卖马肉”之类的问题,持续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