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古闻港食/酒酱煮牛肉\萧欣浩

2025-10-08 05:02:1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晚上途经美孚,想吃中式小炒,随意到一家茶餐厅,点了餐,等上菜。黄金鱼皮太油,油浸鱼皮,不爽不脆。椒盐九肚鱼同样不脆不香,椒盐量少,软绵无味。沙嗲金菇肥牛煲,汁多肉韧,整体菜式叫人失望。

  古人煮牛肉不用沙嗲,有其他配搭、煮法,元代《饮食须知》记载“黄牛肉”一条,提到:“凡煮牛肉入杏仁、芦叶则易烂。”现代煮牛肉,鲜见用上杏仁和芦叶。南北杏会用来煮牛肉汤,芦苇叶多见用来包糉。两种材料不难找到,可用来试煮牛肉,验证古籍所言。

  清代《清稗类钞》谈到“煮牛肉”,加添调料,详言:“牛肉以不精不肥为上,宜选购腿筋夹肉处者,去皮膜,重酒清煮,不用配搭,最后加酱油收汤,火候须至极烂而止。”牛肉选用半肥半瘦的最好,牛腿肉夹筋,有丰富骨胶原,去外表的膜,适合耐煮。用大量的酒煮,不用加配料,到差不多煮好煮烂,加入酱油取味,煮至收汁。书中古法与现代用酒炆煮牛肉的方法相类近,酱油需后加,免太鹹。现代的做法调味可能早放,需要先调整好味道。

  明代《普济方》记载牛尾的煮法,具食疗作用,能“治大腹浮肿、小便涩少”,详说如下:“用水牛尾一条,去毛细切作脍,蒸之极熟吃之,煮食亦佳。又牛肉一斤蒸熟,以薑、醋空心食之。”水牛尾去淨,蒸食或煮食都可。现代可改用其他牛尾,不过食疗作用或有不同。另说牛肉可以蒸熟食用,夹薑蘸醋,专心享用,才能发挥最好的食疗功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