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馆藏撷英/王珣《伯远帖》\閒 雅

2025-10-10 05: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故宫博物院迎来建院百年,“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大展于国庆前夕对公众开放,展出文物多达二百件(套)。其中,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五牛图》与《伯远帖》齐聚午门正殿展厅,这三件重磅藏品的同台展出,成就了一段国宝汇聚、古物重光的佳话。

  众多展品中,《伯远帖》(局部,附图)尤为引人注目。它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并称为“三希帖”,更被誉为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首。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的行书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帖为王珣写给亲友伯远的信札,全文仅四十七字。王珣出身东晋名门,祖父王导为东晋初年著名宰相,他本人则是“书圣”王羲之的远房侄子,家学渊源深厚。

  此帖全篇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是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学术界一致认为,《伯远帖》是现存唯一公认的东晋名家法书真迹。与唐代摹本的王羲之作品不同,《伯远帖》是晋人墨迹中唯一带有作者名款的真迹。此帖历代流传有序,书上可见宋宣和内府、明董其昌、清安岐等名家收藏印记。清乾隆皇帝得此帖后,与《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一同珍藏于养心殿西暖阁,并亲题“三希堂”匾额,从此“三希”之名流传于世。

  《伯远帖》的流传过程颇为曲折。清代灭亡后,该帖藏于敬懿皇贵妃所居寿康宫。溥仪被逐出宫时,皇贵妃将《伯远帖》带出宫外,其后流散民间。一九四九年,《伯远帖》被带到香港,抵押给一家银行。一九五一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批示下,政府以重金购回,使这件国宝重归故宫博物院收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