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墟 里/学习的秘诀\叶 歌

2025-10-13 05:02:3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你上学时是否曾因课程无聊打瞌睡?为什么有的老师能吸引学生,让他们上课专心致志、兴趣盎然?美国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家Mary-Helen Immordino-Yang在研究中发现,学习效果不但取决于认知能力,而且和情感、态度有关。当学生觉得好奇、兴奋时,他们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搜寻、汲取知识。反之,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往往事倍功半。

  从教二十多年,以上发现对我是老生常谈。但有意思的是,Immordino-Yang指出促进学习效果的秘诀在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她认为学生不该仅满足于完成课程要求的具体任务和功课、考试,还要培养“超越性思考”,跳出课程内容思考抽象层面的伦理和意义,在“知其然”后探索“所以然”,还要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如,目睹犯罪行为后分析什么原因造成了社区的衰落,运用代数知识帮助贫困社区居民制订财务计划等。科学检测发现,当学生从事此类超越性思考时,大脑皮层因创伤遭到磨损的部分会修复、增厚,可见将实体性和精神性思维结合的超越性思考能增强心理、脑力的韧性,促进人的成长。

  她认为当前美国教育系统本末倒置,往学生脑子里填充干巴巴的知识点,却不解释为何学习、知识对学生和社会有什么用。学生学习像松鼠往土里埋坚果,过后即忘。而且,传统教学大纲列举的“学习目标”大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把学习作为最终目的而不是促进成长的手段。她的批评当然蕴含真知灼见,并非空穴来风。但在“数据王道”,强调标准化考试、量化考核标准的当前大氛围下,恐怕会曲高和寡,不受家长、社会待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