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文艺中年/《儿子》\轻 羽

2025-10-13 05: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有时在坊间听到某些成年人争辩教育或家庭问题,总有人会说:“你没有子女,哪有资格批评我如何当家长?”我觉得这是一个吊诡的议题,因为任何人都是别人的子女,即使自己没有成为他人的父母,都应该能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由是,每个人都有责任关心和教导下一代的年轻人。观赏香港话剧团制作的法国翻译剧《儿子》之后,我产生了如此强烈感觉。

  故事围绕一个法国中产家庭展开。Pierre与前任太太Anne离婚后另结新欢Sofia并育有一个婴儿;Pierre留下十七岁的儿子Nicolas与母亲Anne共住,但是Nicolas的性格出现问题。《儿子》的剧本结构其实十分平凡,编剧没有塑造曲折离奇的情节,集中铺排及处理各家庭成员的关系。然而,全剧的波澜暗湧就发生在日常不起眼的生活细节……

  《儿子》述说的是典型现代西方社会的家庭崩解状态。全剧出现次数最多的台词就是“我哋倾吓啦。”表面上要作出交流沟通,但父子关系其实存着深层隔阂。Pierre与Anne都关心亲生儿子的个性问题,但从没有深入理解儿子的内心世界,也不愿意交给专家(医护人员)协助,全剧终结为一场悲剧。剧本细致之处在于没有出场的角色,即是Pierre曾经多次提及其已逝父亲。就像是世代轮回,Pierre的父亲没有关心儿子,Pierre作为父亲亦没有真正了解儿子Nicolas。

  香港话剧团于大会堂剧院的粤语版本演出流畅,但仍然出现少量的浓烈翻译味道,例如角色说“我以你为荣!”大概跳出了惯常的粤语口语。导演邱廷辉很用心和很克制地铺排节奏。上半场一小时后父子二人爆发激烈冲突,然后又过一小时出现猛烈音响效果,直击观众心灵。舞台布置大致与外国的版本无异,简洁空间更能勾勒角色形象。灯光效果尤其出色,区分场景之余更能突出角色心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