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过眼录/抗战中的国际友人\刘 俊

2025-10-14 05:02:2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曾有许多国际友人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一起并肩抗战,最著名的无疑是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此外像美国飞虎队、苏联援华航空队、国际援华医疗队、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英国专家林迈可、美国医生马海德、印度医生柯棣华等,都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在这些来华助战的外国友人中,还有两位奥地利医生过去少为人知,他们一位是罗生特(Jakob Rosenfeld),一位是傅莱(Richard Frey)。前者先后服务于新四军、八路军和四野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者则在晋察冀边区参加了“白求恩流动医疗队”──他不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入了中国籍。

  两位奥地利人帮助中国军民抗战的感人事迹,最近在奥地利华文作家方丽娜的长篇小说《到中国去》中得到了艺术呈现。在这部“基于真实历史人物”为“原型”的小说中,方丽娜塑造了罗森(以罗生特为原型)和理查德(以傅莱为原型)这两位抗战中的国际友人形象。罗森因其犹太人身份在奥地利遭到迫害,后得何凤山之助拿到签证来到中国;理查德既是犹太人又是奥地利共产党员,受组织派遣来到中国。他们“同船”到了中国后,不但投身中国的抗战洪流,弄药品、搞谍报,还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各自的事业和爱情:罗森在新四军中创立华中卫生学校并和李慕兰产生了感情(尽管最后没有结果),理查德则土法上马制造出了粗制青霉素并和刘君珠喜结连理。在他们“到中国去”的“行走”过程以及“在中国”的抗战经历中,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得以联结,而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在吸引着国际友人参与的同时,也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展示。

  《到中国去》这部小说虽然以真实人物为原型却也进行了艺术加工。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应该有虚构的成分,而书中塑造的陈毅、罗荣桓等人物形象,则为这部作品增添了在场感。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