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伏牛山/彩 礼\乔 苓

2025-10-16 05:02:3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说到老家的街坊小强,几乎每个人都会聊起他前几年结婚时的“糗事”,当婚车开到新娘家里,迎亲人喜气洋洋地准备接新娘上车,却被他的岳母拦下来,提出要加半扇猪才“放人”。谈婚论嫁既然已进行到最后一步,也没必要再因为这额外的彩礼要求而搁浅,小强一家便赶紧去猪户家割了半头猪送过去。婚礼得以顺利进行,新娘家却从此落下“财迷到拜堂前还要加半扇猪彩礼”的名号。

  彩礼是传统婚俗中寄托祝福的仪式符号,通常是女方父母索要彩礼,通过彩礼来衡量对方是否有为新家庭承担责任的能力与意愿,对女儿一生幸福“托底”。彩礼适当,能够传递两个家庭“合二姓之好”的诚意,索要天价彩礼则经常引起纠纷,去年在上海有父母加要三十万彩礼“考验诚意”,男友提出分手,女子情绪激动之下跳入河中,所幸得到及时救援。

  在不少地方,彩礼金额动辄二三十万起步,还得买房买车,远高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给很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有家庭甚至为支付彩礼而借贷,导致“结婚致贫”,孩子都长大了婚债还没还完。

  农村收入不高,却经常出现高价彩礼。在一些地方,彩礼的多少常与身价挂钩,形成“彩礼越高越有面子”的攀比风气,并衍生出“一动不动”(一辆汽车和一栋不动产)、“三斤三两”(用百元大钞称足三斤三两)等俗语。一些父母希望通过高额彩礼为女儿的新家庭提供一笔启动资金,还有一些父母则是将彩礼视为对女儿出嫁后家庭劳动力减少的经济补偿,不惜红脸去索要,为养老留后路。

  高额彩礼并不是婚姻美满的保证,反而经常成为夫妻不和的导火索。这几年内地开始鼓励“低彩礼”“零彩礼”,一些地方举办“零彩礼集体婚礼”,还有地方将抵制高价彩礼写入村规民约,减少彩礼纠纷,形成更文明的婚嫁新风。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