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伏牛山/秋水文章不染尘\乔 苓

2025-10-23 05:02: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日逝世的杨振宁先生曾评价物理学家狄拉克的文章清楚直接,读了之后会使人惊叹其妙、其美,是“秋水文章不染尘”。杨振宁先生的文章风格也是如此,像《父亲和我》《邓稼先》等都被认为文质兼美,《邓稼先》作为范文收录在内地中学语文课本。

  杨振宁先生的导师特勒讲过一个故事,他曾建议杨振宁将一个干净利落的证明写成博士论文,两天后杨振宁就交了,只有三页,特勒说论文好是很好,但是希望能写得长一点,很快杨振宁又交上了一篇七页的论文,特勒让他把论证写得更详细一些,杨振宁过了十天交上了一篇十页的论文,特勒不再坚持,让杨振宁获得了博士学位。

  能够十个字讲清楚,杨振宁不主张用二十个字。文章能够像秋水般清澈纯淨又意境深远,离不开他从小打下的文学功底。从杨振宁编著的《曙光集》《晨曦集》等文集以及过往公开演讲中,可以看到在他小时母亲就以《龙文鞭影》启蒙,父亲则教读《古文观止》,在他读初中的暑假,父亲还请来当时清华历史系的高才生丁则良带他学《孟子》,这部简洁凝练的儒家经典他可以从头背到尾。

  杨振宁特别强调背诵的作用。据他的友人回忆,杨振宁有次游览日本奈良古蹟时触景生情,一字不漏地将李商隐的长诗写了下来。西南联大解散的时候,冯友兰先生写了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杨振宁认为这篇碑文写得非常之好,对清华中文系的同学也说应该背下来。

  在读书学习的方法上,杨振宁的一些观点也值得借鉴,他认为需要尽量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同时不必要一行一行地读。杨振宁的学生、物理学家余理华透露,杨振宁告诉他另一种读法是“跳着读”,一下跳过好多页,甚至几章以后,然后再“跳”回来,杨振宁的儿子就是这样读书的。此外,杨振宁认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是要顺乎兴趣,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了,而是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