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知见录/万花筒般的大巴扎\胡一峰

2025-10-24 05: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去乌鲁木齐前,我专门请两位老家在新疆的同事推荐值得一去的地方。两人不约而同地告诉我:国际大巴扎。从我入住的“八楼”去大巴扎,最方便的是坐地铁,大概二十多分钟,从“二道桥”出站,就到了大巴扎的门口。

  “巴扎”,是维吾尔语,集市也,市场也。国际大巴扎的建筑取伊斯兰风格,十分醒目,内部分为多个功能区,特产、美食、演艺,不一而足。麵做的馕,洒了芝麻,塞了辣子,香喷喷的;布做的文创馕,画了眼睛,咧着嘴巴,萌哒哒的。淡青的葡萄,颗粒饱满;玉石的葡萄,维妙维肖。水果、干果、药材和乐器,或色泽鲜艳,或风格鲜明,把本就不低的“出片率”拉得更高。还有哪个旅游点都少不了的冰箱贴,在这里,样式似乎比别处更多,烤包子、羊肉串、哈密瓜、织锦,“万物皆可冰箱贴”的文创定律,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购物,我的兴趣不大,加之现在电商物流发达,网民是最大的部落,网络是更大的“巴扎”,几乎满足了我所有购物需求。但每到一地,我还是对逛集市或者说“巴扎”乐此不疲。与其说为了看货,不如说为了看人,既看买家,也看卖家。

  说是看,其实也是听。繁荣的商业是自带声响的图景。比起内地集市,大巴扎的商业之声更是丰富。你听,那些裹着抑扬顿挫的吆喝声,那些讨价还价的“交锋”以及“握手言和”的笑声,那些咬耳朵商量买什么的窃窃私语声,“叮叮叮”的付款扫码声,大口啃食西瓜哈密瓜的风卷残云声,既是文旅的旋律,也是生活的交响。天蓝日丽,太平安宁,大巴扎犹如绚丽多姿的万花筒,而驻守或游走在大巴扎的人,包括我,既是万花筒的欣赏者,更是万花筒的转动者。

  (乌市三记之三)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