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乐问集/华人的萧邦气质\周光蓁

2025-10-27 05: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冠军陆逸轩(Eric Lu)

  第十九届萧邦国际钢琴大赛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激烈竞争,六个最高奖项全部名花有主,获奖者均为华裔钢琴家。其中第四、第五名为双得奖者,分别为日本及波兰代表,与中国年仅十七岁的吕天瑶和马来西亚的王文升瓜分。

  华人横扫奖项是该五年一届的国际钢琴盛事自一九二七年成立以来的首次。冠军陆逸轩(Eric Lu)(附图)和亚军陈禹同(Kevin Chen)分别是美、加华人,季军王紫桐来自内蒙古,与陆逸轩同为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校友,也就是郎朗、王羽佳的师弟妹。

  纵观萧邦比赛历年资料,年轻华人钢琴家似乎对之情有独钟,而且成绩甚丰。萧邦的钢琴作品大多创作于离开祖国波兰之后,通过音符表达爱国、思乡情绪,因此被誉为“钢琴诗人”。这种气质给二十世纪不少华人的大时代经历产生强大的共鸣。

  最典型例子是一九五五年赢得铜奖、最佳马祖卡舞曲演奏奖的已故钢琴家傅聪,也开启了华人参与萧邦比赛的先例。一九六○年届已故钢琴家顾圣婴也有份参与,现居香港的李名强更获得第四名。

  改革开放后,年轻一代的内地钢琴家蓄势待发,终于在二○○○年届突破,由年仅十八岁的李云迪首夺冠军、陈萨得第四名。五年后,香港李嘉龄也进行零的突破,赢得第六名。二○一五年开始,亚洲实力在萧邦比赛中尽显锋芒。当年由韩国赵成珍夺冠,新加坡出生的刘珒得第三,而第四正是积极进行十年磨剑的本届冠军陆逸轩。

  因新冠疫情顺延到二○二一年举行的第十八届,籍贯北京、后来移居加拿大的刘晓禹(Bruce Liu)成为第二位华人冠军。四年之后的现届,就是上文提到六奖全归华人钢琴家的历史纪录,可喜可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