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审“哥”疲劳\蓬 山

2025-10-29 05: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这几年,互联网隔三差五就要造一个“哥”:拉面哥、滷鹅哥、灌饼哥、鸡排哥……但是,故事的主角和热搜榜换了一批又一批,剧本套路却是大同小异。

  今年十月,“鸡排哥”爆红。大叔在摊位前,笑着对顾客说:“你可以拒绝我,但请不要拒绝美味。”人们说他有“情绪价值”,带来治癒。于是,镜头迅速聚焦,流量汹涌而来。短短几天,这个小摊前排起了长龙,直播、探店、话题榜层层叠叠,把一个普通摊位推成了“圣地”。

  甚至有一个词汇形容这件事:“泼天的富贵”。草根网红的逆袭,充满“造梦”的气息。一个普通人,被算法轻轻一托,便有了亿次量级的点击,迅速带来了流量、名气和金钱。而且,越是“网络素人”,越容易被包装。有人说,命运终于垂青了草根;有人感叹,真实和善良也能赢得掌声。

  让平凡人被看见,当然是好事。但是这次,当密密麻麻的手机对准“鸡排哥”直播时,也引发了很多担忧和反思。“鸡排哥”是幸运儿,也是正能量,但再好吃的鸡排、再风趣的叫卖吆喝,显然尚不足匹配那汹涌的传播。在鼓吹“素人成仙”流量霸权下,平凡人,被异化为被恣肆消费的情绪符号,成了“工具人”,被一遍遍放大、加工,所谓“情绪价值”变得近乎于压榨和勒索。

  每一个被推上风口的普通人,都像被点燃的火柴,短暂地照亮人群,也在一种被算法推送的幻觉里迅速燃尽自己。大众也渐渐陷入审“哥”疲劳。各类极度浮夸的炒作营销、“强行上价值”,让“铜臭味”盖住了原有的“烟火气”,让平凡变得失真。所以,还是让“鸡排哥”们,能够安安静静卖鸡排吧。这是互联网快餐时代,一个朴素的期许。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