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瓜 园/人的品级\蓬 山

2025-10-30 05: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官员才有品级。比如,戏剧里的一品太师、四品知府,各有不同的仪仗、衙署,好不威风。还有妻凭夫贵、子袭父荣,如三品诰命夫人(像《红楼梦》的尤氏)、五品锦衣卫千户等。戏剧里的县令,常被称为“七品芝麻官”,扮作丑角。其实,如果县令是“芝麻”,那老百姓连灰尘都算不上。这粒“芝麻”,压得死人呢!

  还有“宰相家奴七品官”,是个形象的说法,讽刺那些狐假虎威、盛气凌人的恶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对这类“七品家奴”不得不逢场作戏。历史上也确有过“宰相家奴七品官”,甚至更夸张。唐朝中晚期,官爵氾滥,像郭子仪家的洒扫庭除的僮仆杂役,也跟着沾光,被赏赐了三四品的官位,衣紫腰金,满足一下虚荣心。

  老百姓自然没有品级。不过教育家陶行知,曾给我等升斗小民加封了“一品大百姓”。一九二四年,他在《申报》发表《救水》诗:“君不见国弱种危时机逼,自救救人要拼命。身上有力不肯出,袋里有钱不肯用,都不配做一品大百姓。”这个“一品”,指的是要有一等的品行,自尊自强,不卑不亢。多少官居极品的达官显贵,人格上反而是残次“品”。

  还有“三品秀才”的说法。宋代学士章珉,在还是一介寒儒之时,就以宰相自许,处处摆官架子,出入宝马轻裘,僕隶前呼后拥。当地人讥讽他是“三品秀才”。

  清末,官方明码标价,公开卖官鬻爵。安徽人张传声出钱捐了一个二品的“候补道员”,只有空头官衔,并没有职务、衙门。但这位张道台,却煞有介事,每天全套冠带,在家里升堂,让仆人扮演属员,问安拜见。官迷心窍,至此极矣。

  说到底是个心态问题。名利深似海,要拿得起、放得下,不容易呢。还不如“一品大百姓”洒脱。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