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国威斯巴登博物馆意外成为泰勒丝歌迷“朝圣”的地点。这家两百年历史的美术馆,收藏了一幅一九○○年前后的画作《奥菲莉亚》(Ophelia),这原本只是众多藏品之一,却因为泰勒丝新歌《The Fate of Ophelia》的音乐录像,而突然成了网红景点。影片一开场,泰勒丝化身莎士比亚笔下的悲剧女子,再现了那漂浮在水中的经典场景。短短两星期,这音乐录像在网上平台的观看次数超过八千万,许多歌迷闻风而至博物馆,只为亲眼看一看那幅启发偶像灵感的画。
博物馆的公关惊讶又欣喜地说:“我们最近的确迎来了奥菲莉亚热!”这波突如其来的流量,让不少年轻人重新走进美术馆,而这也是一场意料之外的跨世代文化对话:一位二十一世纪的流行歌手,透过一首歌,重新唤起世人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关注,而世人的关注又是对十七世纪莎士比亚剧作之美的凝视。
然而,在不少网上社群讨论中,许多人以为泰勒丝致敬的是更早期、更著名的那一幅《奥菲莉亚》,即约翰.艾佛列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于一八五二年完成的《奥菲莉亚》。这幅画如今收藏于伦敦泰特美术馆,被誉为前拉斐尔派的巅峰之作,也是艺术史上最经典的悲剧女性形象之一。
米莱版本的《奥菲莉亚》之诞生,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当时,他只有二十二岁,却以近乎苛刻的细节描写,为这位莎士比亚笔下的女子构筑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死亡场景。画面中,奥菲莉亚漂浮在河水上,嘴唇微启,似在吟唱临终的歌。她的周围是水草、柳枝与繁花,明亮的色彩让死亡显得出奇的安静与美丽。这幅画的背景,是米莱在英格兰萨里郡河岸的实地描绘。数月间,他每天在野外作画,细致捕捉植物与光影的变化,而模特儿伊莉莎白.西妲则在工作室的浴缸中泡水摆姿势,缸底本来放着蜡烛保温,却意外熄灭了,使她最终染上了重病。这一切,都像奥菲莉亚的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