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古闻港食/灌肉锦荔枝\萧欣浩

2025-11-03 05:02:2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好友餐厅开张,终约饭友前去一试,穿街上楼,装修充满香港特色。大红袍炸鸡,肉滑皮脆;金银蒜花蟹煲仔饭,饭香肉鲜;香槟骨,酒浓汁甜。另有咸蛋黄凉瓜,外鹹脆,内苦爽,配搭得宜。

  苦瓜煮法多样,清代《随息居饮食谱》有专谈“苦瓜”一条,详言:“靑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醃,鲜时烧肉,先瀹去苦味,虽盛夏而肉汁能凝,中寒者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苦瓜寒凉,得名“凉瓜”,食疗功效不少,清热消暑最著。熟后味转,属性转平,衍生其他功效。苦瓜配肉,现有苦瓜炒牛肉,小菜中十分常见。

  清代《清稗类钞》谈到“闽广滇赣人食苦瓜”,即福建、广东、云南、江西等地,食俗沿袭至今,书中提到苦瓜:“或以烹杂,或以炒肉。味甚苦,食之者恒甘之,然体虚寒者不宜食。”苦瓜用于炒蛋、炒午餐肉,食材杂配皆宜。即使单吃苦瓜,也有愈吃愈爱的可性,有说是因为味蕾的成熟,有说是经验的累积。

  清代的《岭南杂记》,总谈苦瓜,说:“苦瓜,又名‘癞葡萄’,即‘锦荔枝’也,闽粤皆以为常馔,有和脾疏胃之功,俱食其靑者,或醃作葅,或灌肉其内,或以重煼肉。”“癞”指“麻风病”,形容苦瓜外表凹凸,像葡萄染上皮肤病。“葅”指醃菜,现见话梅醃凉瓜,属同类。另有灌肉入瓜,现“苦瓜封”,可蒸可汤可煎,肉混菇菜,酱油豉汁,风味各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