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间隙望向窗外,对面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折射出无数微微前倾的身影——不是沙滩躺椅的零度松弛,也非百米冲刺的九十度紧绷,而是某种蓄势待发的四十五度姿态。这倾斜的几何学,近年来被网络赋予了自己的姓名:“四十五度人生”。
零度的躺平太摆烂,九十度的内捲又太辛苦,或许既不完全放弃也不盲目竞争的“四十五度”才是人生的平衡点。漫漫长路,一直以冲刺的速度来跑,以岁月之长定然难以为继,而一味原地躺平也只会让自己沦为“千帆过尽”背景中的一叶沉舟。这样看来,“四十五度人生”颇有一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与淡然,如同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不是放弃前行,而是选择更适意的节奏。
若将“四十五度”具象化,恰似短跑选手在“各就各位”与“预备”之间凝固的瞬间:躯干前倾四十五度,肌肉繃而不僵,视线望向终点线,不急于在这一刻彻底燃尽,却已然将全部能量调动起来,只待发令枪响起的那一刻。楚庄王蛰伏三年的“不鸣则已”,何尝不是一种帝王级的“四十五度人生”?他在朝堂间维持着精妙的倾斜,既非彻底放任国政,亦不贸然亮出底牌,直至时机成熟的一飞冲天。
或许我们终将明白,人生从来不是非躺即捲的二元选择。那些在夹缝中生长的四十五度族群,才具有极佳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