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非一场故事,衰老则是人人都要经历的故事。我现在居住的小区里常能见到老年人,据说是因为这个小区离城里有些远,年轻夫妇买了这里的房子后,便把老人和孩子安置在此,自己住在城里,工作生活更方便。这些独行或结伴的老人,大多抱或牵着幼童,每遇到他们,我仿佛见到一个闭合的人生之环。
老人们閒坐休息时,常打开手机刷视频,声音开得很大,那些故作“官方”的AI播报或“一耳假”的笑声时时传来,有的是针对老年用户的保健品广告或“恶儿媳”故事,有的却带着明显的“年轻向”。我悄悄观察这些陷入网络幻境的老人,他们似乎并不真正关心手机上的内容,只为制造一些响动,以填充以“衰老”为名的时光。毕竟,在衰老这个故事里,孤独是永恒的主题。而经由电子产品进入生活的一切,貌似稀释了孤独,其实却把孤独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使之更难消融。
是人都会老,但怎么衰老,却因时而异。衰老,是自然现象也是文化事件,是个体命运也是社会选择。电子产品以及以其为载体的网络造物,制造出的这个看似扁平的世界,不仅是空间意义的也是时间意义的。一方面,代际的区隔似乎在消弭,网络的匿名性与开放性让年龄难以成为内容获取的门槛,老年人亦可接触到大量贴着青年标签的内容,衰老之旅添了许多热闹;另一方面,代际的阶梯变得更密,以前相差二十岁的人还能找到一些共同语言,如今相差十岁就有鸡同鸭讲之感,只好抱以“今天天气哈哈哈”的礼貌与无奈。
如果我们承认沟通对于代际具有标志意义,那么,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以及那些深度嵌入生活的软件,实际上成为了代际的制造者,它们的每一次重要迭代都在用户中催生出新的一代。此时,“衰老”不仅是年纪增长,还是与硬件软件迭代之链的松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