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伏牛山/“不用谢”\乔 苓

2025-11-05 05:02:3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经常见这样的场景,两人相遇,都坚持让对方先行,甲说“您先请”,乙客气地回复“不,您先请”,甲接着客气地说“不不,您先请”,乙则又客气地回复“不不不,还是您先请”。如此这般,本是几秒钟即可通过的门口,两人在相互客气中僵持了好大一会儿。

  以前,为建设更加文明的社会环境,大家呼吁在生活中多说“对不起”“谢谢”等客气用语,如今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但有时太客气反而过犹不及,在聊天快结束时常发信息“谢谢”,对方回复“不客气”,接着发过去两个“抱拳”的表情包,对方回复三个“握手”表情包,觉得不能让聊天止于自己,便又客气地发过去几个“鲜花”表情包,对方收到后则又回复了几个“鲜花”表情包外加几个“抱拳”表情包。再这样下去,聊天会一直没完没了,像那个经典的英语笑话,小明上街时不慎与一外国人相撞, 客气地道歉“I am sorry”(对不起),外国人礼貌地说“I am sorry too”(我也对不起),到此本可以相视一笑后各自走开,小明觉得外国人这样客气,便接着道歉“I am  sorry  three”(我第三次对不起)。

  虽说礼多人不怪,但我们经常因为类似“您请”与“您先请”式的无限礼貌循环和“I am sorry three”式的客气而耽误了效率。

  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似乎有了新的例证。日前,美国OpenAI公司的CEO山姆.阿尔特曼在推文中提及,用户对AI说“请”和“谢谢”,正在让他们多花掉数千万美元电费。这是因为,大语言模型在接到用户输入指令时,会将文字拆分成许多基本的“词元”(token)来分析,人类一句简单的客气寒暄,对于机器都是一次完整的对话计算。也就是说,AI因为人类的礼貌而消耗了大量的电力资源,变得更不环保了。若能减少“谢谢”等可有可无的文字,反而能让AI在执行任务时少一点运算,从而也少费一些电力。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