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厨房里的“无名英雄”,生粉绝对榜上有名。平时不显山露水,可一到关键时刻,没它还真的不行。作为特定淀粉的统称,虽然没有酱油醋存在感那么强,可如果你常下厨就知道,从勾芡、上浆到挂糊,步步都跟它相关。更神奇的是,虽然白嫩嫩看似一样,实则种类多也各有所长,用得对,菜就成功一大半,用错了,可能整锅“翻车”。
从最常见的玉米生粉说起,这是家族里当之无愧的“大哥”,也是很多人认识生粉的第一步。它中性无色,吸水性好且稳定性强,用起来顺手,非常适合勾芡。调成水淀粉往汤汁里一浇,瞬间变得亮泽浓稠;另外一个专长则是油炸,因为本身颗粒小、吸油少,能形成非常轻薄的外衣,很多炸鸡翅、炸虾都是拜玉米生粉所赐,才外皮酥松内里汁水饱满,一咬就有悦耳的“咔嚓”声,不抢食材风头,吃起来无负担。
但要说脆,就得给土豆生粉让路了。它跟玉米生粉最大的区别是,更有分量,更脆一筹。比如东北菜里,从锅包肉到溜肉段、地三鲜,想做出成形的“脆壳”增加口感,就非“土豆系”莫属。它颗粒大、吸水能力强,加热时会膨胀成更大的空间结构,就好比原地起了一层楼,哪怕放凉,也不易变软变塌。回味一下锅包肉脆到爆炸的外壳,沾满了酸酸甜甜的酱汁,从头吃到尾,永远长情,吃得我们永远热泪盈眶。
另外一种低调但实力不俗的叫木薯粉。突出表现是增加弹性,比如我们熟悉的芋圆,奶茶中的珍珠。它黏性强,煮熟后依然Q弹有劲,咬一口,连牙齿都像在跳芭蕾。说到底,用生粉最有趣之处,不在于显露厨艺多惊人,而是跟不同“朋友”磨合出的默契,只要一点点,就能改头换面,找到通往进阶路上的那块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