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出身名门的达西先生向乡绅之女伊丽莎白求婚,他的贵族姨妈大为不满,认为双方门不当户不对,达西此举是昏了头。小说家言,不必完全当真,但研究西方婚姻关系演变的专家指出,历史上男人的确显得比女人更浪漫,因为他们可以“低娶”,不用太计较女方的地位、财富,而女人需要考虑如何维持生活,多半会听从父母之命嫁给能保证她们衣食无忧的男人。
西方人对婚姻的浪漫看法并非古已有之,而是最近百年内才逐渐形成的。从前的婚姻首先是一种经济关系,保证夫妇合作能支撑门户,繁衍后代。面包师的儿子娶面包师的女儿,贵族家庭彼此联姻。男人能享有“恋爱脑”的奢侈,何尝不是因为男女经济地位存在差异,女性缺乏经济独立所致。历史上女人是婚姻中的弱势群体。美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还没有“无过错离婚”,妻子必须上堂举证,说服法官丈夫严重虐待或抛弃妻儿,才能摆脱不幸的婚姻。
现代男女趋于平等,但对婚姻的要求也变得极高。养家餬口不再是最重要的标准,人人都期待配偶能像米开朗基罗雕塑顽石那样慧眼识珠,帮自己发展潜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二人因此心理压力陡增,可能从甜甜蜜蜜的恋人演变为纠缠不休的怨偶。所以美国才会有那么多提供心理咨询,诊疗伴侣关系的心理医生。有时候,与其期待伴侣满足自己所有的情感、心理需求,不如放低要求,放松心态,向朋友倾诉更为合适、有效。爱情可能浪漫,婚姻却必须依赖一定的理性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