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占地面积不算大,城市建成区的密度更是惊人,金融中心、零售中心各司其职,构建了恢弘的维港夜景。在维港夜景霓虹灯的辐射范围以外,香港也有不少“卫星城市”。
“卫星城市”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概念,指大城市边缘的小型城市,为在大都市工作者主要的居住地。如果将中环比作“行星”,那么香港的“卫星城市”无疑就是散布在各处的各大新市镇。这些新市镇各有特色,沙田像是商业、工业、教育都齐备的小城市,功能完备,自给自足;将军澳则更像是香港市民特别是中产的“睡城”,主要承载了居住功能,是港岛办公一族的夜晚美梦;观塘与荃湾,这一对分布九龙东西的孖生兄弟,是香港首批开发的地区,都有了岁月的痕迹,不少基层市民居住在此。
但新市镇中,“遗世独立”的,莫过于屯门。屯门坐落于香港新界最西侧,曾经是内河码头,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屯门公路的建成,终于与城区连成一片。尽管如此,动辄一小时、几十公里的路程,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如果从屯门港铁站走出,会感受到与港岛、九龙截然不同的氛围。或许是土地不再稀缺的缘故,屯门站周边的建筑竟给人一种东欧建筑的粗犷感受,裸露在地面的铁轨与公路、沾染着岁月痕迹的玻璃幕墙、拔地而起的公屋,以及屯门河西侧一座座巨大的物流中心与工业大厦,似乎都停留在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随着屯门码头新城区的建筑拔地而起,这座“工业卫星城”,描摹着香港过去五十年的工业发展历史,犹如钢铁洪流中的巨人,逐渐走入了历史的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