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痴斋呓语/楼里楼外(一)\徐 成

2025-11-25 05:02:2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就算没什么方向感的人都能够感觉到城南小学应该在城市的南面。而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上初中了。小学时我家住在老城区正中的老宅子里,而学校却在南边的“新村”中。按照学籍所在街道,我该去读市中心的剡山小学,那学校据说是蔡元培创建的,清朝的时候是个书院。小时候进去过一次,发现铺台阶的砖上竟刻着“嘉庆某某年”字样,实在了不得。但因为父母临时决定让我提前半年上学,于是报名不及时,名额早就被占光,我就只好去新建的城南小学了。

  学校的建设实属不易,当时学校东边侧楼是校办工厂,具体做什么我就无从知晓了,办厂目的估计也是为学校筹集经费。总之我们也是为学校的建设出过一些力的,譬如有次班主任要我们溜进其他小学,看看他们走廊里贴着的名人画像下都写着什么名言,逐一抄录,愈多愈好。于是我就拉着表哥去了,不知是去了哪所中学或者小学,总之抄了非常多的名人名言。等到第二个学期,我们城南小学的走廊里也多出了名人画像,下面印着我们抄来的名言。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我们就扮演了搜索引擎的角色。

  操场东侧本有一座简陋小屋,用来放置体育器材,现已没了。我之所以记得这小屋是因为先前上体育课一用到垒球,我就会失手把垒球抛到那屋顶上。粗略统计,那屋顶上至少有我五个垒球。

  (城南小学生系列)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