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每天都要花一些时间阅读报刊,说是“读”,其实是翻翻。曾经的编辑生涯留给我的“大福利”是同行寄赠的报纸和杂志,忙起来几天顾不上翻看,就攒了厚厚一沓,需花去至少一个下午才能“读”完。同事见我端坐桌前,把纸张翻得哗哗作响,很不理解:这能读到什么呢?我苦笑:或许得了翻翻“强迫症”吧。
看到报纸杂志摞在眼前,似乎必须翻一遍,心里才踏实,即便翻完一无所获,也像小学生抄完了作业,如释重负。一刷手机就停不下来,仿佛最好的那个视频一定是下一个,这可算信息时代给人的“强迫症”。见报刊必翻之,亦是“强迫症”,病根却是在前信息时代种下的。
翻书的好处,很多名人都谈过。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杂文,把“随便翻翻”称为“当作消閒的读书”。随便翻翻,有益于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用鲁迅的话来说,“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时代不一样了,如今增长见识的更好办法是浏览互联网,网上信息之多、更迭之快,哪怕日报都是难望其项背的,更不用说月刊季刊了。
不过,拿起报刊随便翻翻,出现了一些新的益处。首先是填补“信息盲区”。不论网络发布的还是报刊发表的信息,无疑都是筛过的。但互联网用的“算法”这个筛子,网眼小而密,筛出来的东西几乎只适合你一个人的口味,相比而言,报刊上的文章更泛一些,翻一翻,哪怕只找到一篇口味新鲜的,择出来细读慢品,也就不虚此“翻”了。再者,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最易以讹传讹,尤其是AI插手之下,虚假信息的滋生池不断扩大。登在报纸和杂志上的,时效性固不如互联网,准确性却胜了一筹。随便翻翻,与网上获得的信息相印证,正合鲁迅说的通过“比较”“医治受骗”之意。如此,我的随便翻翻“强迫症”也就不着急医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