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伏牛山/“读”视频\乔 苓

2025-11-26 05:02:4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短视频越刷越上瘾,就连莫言也不例外,他近日在公开场合透露有时候提醒自己每天只能看半小时视频,如果遇到好的内容可以延长到一小时,结果经常刷着刷着三小时就过去了。与大家一样,每次刷完短视频,莫言也是严肃自我批评,觉得把多数时间浪费在了无聊的内容上,刷完后能记住的信息很少,告诫自己读书才是最值得和最应该做的事情。

  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目前已接近十一亿人,统计称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两个半小时,居所有互联网应用前列。如网友所说:“短视频五分钟,人间一小时。”这种轻松、有趣味的内容获取方式成为今天很多人的“时间杀手”,业余时间被短视频占据,读书成为了相对靠后的选择。

  从短视频和书中获取信息,各有长短利弊,短视频可视化的信息形态直观冲击强,降低认知负荷,但容易刷完即忘,而且信息密度低,相比起来,读书是系统学习和深度思考,信息吸收更扎实,信息密度也较高。内地一位教授告诉笔者,他教学生要学会的第一项基本功就是“一目十行”,千字的内容看上一眼即能锁定核心信息,这样做研究便可日看文档三百篇,如果换成视频资料则比较麻烦,哪怕设置“十倍速”,一天也看不了多少内容。不过,以后却可能出现一个有意思的场景,现在书籍和论文的注释多是出自某人某著作的第几页,随着短视频逐渐“当道”,将来的注释可能会给出一个二维码,再附上诸如“信息出自该视频第三分钟第七秒至第二十秒”这样的说明,到时要看注释,请先扫码。

  当打开视频,我们多数时候其实在看字幕,从文本时代进入读图时代,再到短视频时代,文字都是信息载体的核心。李清照作过一篇《金石录后序》,里面提到如何保留收藏,说没有款识的古器可先丢,插图多的书可先丢,强调留下文字最重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