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艺文 > 小公园 > 正文

湾区听雨/“多城似同城”\黎 园

2025-11-27 05: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当全运会的圣火掠过粤港澳的山海,不仅让赛场激情沸腾,更给深圳口岸注入了澎湃的新活力。十一月二十三日,深圳口岸旅客通关总量突破二点四亿人次,超越去年全年规模且提前三十八天达成,这串亮眼数字的背后,是赛事与口岸的双向奔赴,是湾区融合的生动注脚。

  作为粤港澳联合办赛的核心枢纽,深圳口岸迎来了“观赛热潮+日常通勤+跨境漫游”的三重客流交响。跨境马拉松赛事当日,香港跑者陈先生一早来到深圳湾口岸。“赛前担心通关耽误时间,没想到走赛事专用通道,刷脸十秒就过了!”他手中的号码布还带着晨露,得益于“前置查验+闭环管理”模式,参赛选手全程“零延时”通关,把更多精力留给赛道。这一天,深圳陆路口岸单日出入境逾一百万人,熙攘人潮中,观赛家庭、通勤族与游客的身影交织,香港旅客的粤语閒谈与内地观赛者的欢声笑语碰撞,生动勾勒出大湾区“多城似同城”的温情画卷。

  来自广州的李女士带着父母专程赴港观赛,“爸妈年纪大,怕找不到路,没想到口岸到处是双语标识,还有多语言翻译设备。”在福田口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他们兑换了港币,还推荐了观赛专线,一站式服务让旅途格外顺畅。

  智慧赋能,让这份活力更具质感与效率。如今,深圳已有六大口岸实现“免出示证件”智能快捷通道全覆盖,每四名旅客中就有一人选择“刷脸”通行。“i口岸”小程序实时更新客流与通关时间,让跨境出行告别“盲盒式等候”,变得高效又省心。

  全运会的圣火虽落幕,但它点燃的口岸活力与湾区热情却在持续升温。未来,随着更多便利化举措落地,深圳口岸将继续作为大湾区互联互通的“黄金枢纽”,让“通勤如串门、多城似同城”的愿景愈发清晰,为湾区融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温暖动力。

点击排行